|
|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0 u6 X1 v6 ~6 Z) ~& z) I
8 P/ n: n0 K6 V v& ~
口译初学者,从无笔记口译转入到有笔记口译训练的阶段,往往陷入听的懂却不记不下来或者一记笔记就无法听的困境,甚至手忙脚乱,不知所措。to listening or to note-taking,that is a problem.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听辨能力不过关,不能很好的分辨意群和主次信息;二是,精力分配(effort coordination),只能将注意力放在听上或者写上,无法找到听和记之间的平衡。三是,笔记技巧不熟,没有形成自己的笔记体系。
5 ^8 e" ~3 j. q* |$ u) n9 e9 S# V
0 E7 x9 P, {5 `/ q4 G口译笔记是大脑短期记忆的有效补充。用的好,会成为译员手上的大杀器;用不好,会成为译员的绊脚石。在纵写布局、并列式叠加分布、分层缩进等通用原则基础上,口译学习者应该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理解习惯,设计个人的笔记体系。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则可以形成简洁和便利的口译笔记。" V; G6 E7 Y. I% N. }1 @
4 @0 S- D7 a% B* @3 I第一步——无限时中文视记练习:即看着中文文本,边进行逻辑分析,边记口译笔记。无时间限制,认真分析原文结构,进行笔记。笔记完毕后,不看原文,用中文或者英文读出笔记记录的内容。对同一个段落可以反复练习三到四遍,直到产生最简洁有效的笔记。该练习,由于无听辨烦扰、无时间压力,初学者可以充分熟悉笔记技巧,初步设计出自己的笔记体系。" E7 i. y5 _1 ]' K2 Z
. n8 [* N+ t8 E& P k$ u5 z+ N
第二步——英文视记练习:步骤同中文视记练习。练习时,需体会中、英文语言差异对笔记带来的影响。/ L8 h2 c' B3 i
1 L3 G6 z. f* e" X( V第三步——限时视记练习:以正常语速朗读文章,记录下朗读完毕所需要的时间。然后以稍长于刚才朗读时间的时间段为限,在限定时间内,看着中文/英文文本,记口译笔记。比如,如果朗读完原文的时间为1分30秒,则限定时间可为1分45秒,在1分45秒内要完成笔记,然后用中文或英文读出笔记。: |( ~' `' ~# Z& U# ]
2 }8 |: ^ |- ?$ Q如果能在1分45秒内完成所有笔记,则将限定时间定为1分35秒,然后笔记、阅读笔记。达到目标后,将时间限定为1分25秒-30秒,然后记笔记、阅读笔记。该练习,可以模拟听记时的时间压力,培养迅速的区分主次信息、选择笔记记忆点的能力。( `& }2 B+ r# R8 ]: V1 F
# o3 [( g' Z0 K( [- m8 I
第四步——中文听记练习:听中文原文,然后记笔记,记完之后用中文或英文翻译刚才记录的内容。同一段落可以反复练习两遍,并将两遍笔记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多余中国学生,由于中文是母语,听力和输入不是问题。放在听辨上的精力要远远小于听英文时的精力,可以帮助学习者练习听辨及笔记的结合,练习精力分配,找到听和记的平衡点。
# E( }$ F1 M& k/ t# [
% L; j/ j/ U6 e/ a3 ~- Y4 y第五步——慢速英文听记练习:听英文原文,然后记笔记,记完之后用中文或英文翻译刚才记录的内容。同一段落可以反复练习两遍,并将两遍笔记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体会中、英文语言差异对笔记带来的影响。尽管语速较慢,由于是非母语,对听辨的能力要求提高,需要更好的在听和记之间进行精力分配。
' Y+ i& T! k v% m# y: o2 ^2 a4 G/ {7 j5 X1 c( x7 A
第六步——标准语速英文听记练习:方法同第五步。为充分消化听辨的压力,材料选取需从易到难,从熟悉的材料开始入手,难逐渐加大。材料内容,从逻辑结构清晰明了的演讲或者新闻入手,然后进入到访谈、报道、大会发言等对需要较高逻辑分析的文章上来。反复练习,最终实现手耳并行,有条不紊。
2 Q* T$ X6 z. j% E, b3 e" }9 |) _& w3 z. a0 L
最后,提醒大家,笔记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迷信笔记。在口译过程中,永远是脑记为主、笔记为辅,笔记不可取代脑记。另外,不管是看着文本视记还是听原文听记,笔记永远是以逻辑分析和信息理解为基础的,不分析,则无记录。不理解,则无有效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