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 O" `+ f9 G5 b$ |% O- E+ x) I
# M! ]+ ~: _% p3 q, ], q0 A- X* b——写给要学口译、正在学口译、要入行的新人4 }+ Z& p- D$ H" r8 t
! c8 s/ h. W8 y5 x昨天收到一封口译爱好者的邮件,邮件中提到两个问题:
$ e Y2 }6 y+ y8 J4 v- N1 o( }* N, P" p3 F. r, ^
1、我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口译学习,对于刚入门的口译学生来说,是不是报个口译班或者报考MTI,进行下理论学习比较有帮助呢?
5 J7 Y- F4 \2 ?- l
o7 S. i: P9 w. ^6 |2、我的英语听说能力还可以,实际应用能力相对强些,我是想先找一些外企公司的英文助理相关的工作,将英语和某种专业结合起来,还是说去翻译公司,慢慢积累人脉,结识客户比较好呢?
! |/ C5 ~! G, b: U& q% a- ?# E8 I; S1 O: R' p& n
本人刚进而立之年,人生阅历尚浅,做不了任何人的人生导师,也担当不起指点前途的责任。自己不是大师,也不是大神,只是有空一个喜欢分享自己心得的80后。做过freelance ,也做过in-house,个人经验,仅供参考。5 D+ w' d7 ^1 N K4 s
1 P) F( D& K' {* S% ~( q% {一、关于考研和培训
7 H1 d9 a, L K( F8 k* k$ U( w4 s o- T" Y5 Z, c. Y
大家都在批评MTI,部分人也在宣扬MTI无用论,不得不承认,全国有150多所院校开设MTI课程,每年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对口译市场造成了冲击。一些媒体上一直在宣扬中国的口译需求如何庞大,需要大量的口译人才。不错,对外交流是频繁的,展会是繁多的,陪同口译的市场是巨大。但是会议口译,也就是俗称的交传和同传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陪同口译是大众市场,而会议口译是小众市场。市场的规模决定了人才的需求量,是不可能全部接纳全部150多所MTI高校的毕业生的。口译教学机构的大跃进,供给量大增,直接冲击了口译市场。
+ _8 E7 Q, j7 X3 q5 f: t. A/ \4 I6 c" ~& d5 S
尽管如此,我个人仍然是一个挺研派——支持读研、支持大家去口译师资力量雄厚的院校读口译的研究生,尤其是各大高翻学院的研究生。当然,不排除、某些天赋异禀的人可以通过自学成才,走向口译之路,但是他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要超过那些口译名校出身的毕业生数倍。尤其是遇到瓶颈时,无人指点,百思不得其解。口译学习,是一种技能学习,是一种类似于师傅带徒弟制的学习,去口译名校学习,可以充分得到资深译员的指点,养成良好的习惯。“听其几句话,胜读十本书”,更高效的学习,少走弯路。另外,容易找到搭档,进行互助式学习,共同进步,打好基本功。
2 N4 F4 f2 B( K3 S6 r4 { ~' g
此外,更容易接近口译圈子。学校的学习,是入门。而要入行,需要更多因素。口译,是一个圈子很小的工作。如果不和圈内人打交道,摸瞎乱碰,只能徘徊在口译圈子之外。口译名校的许多老师,本身就是active的译员,口译的渠道相对较广,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把你带入口译圈子,介绍合适的口译任务,帮你入行。此外,前辈毕业生活跃在口译市场上,人数多、市场上的口碑高,相对于其他学校,在学长和学姐的帮助下, 相对容易进入圈子内。
, n, g& B2 L6 [ }' ?* t' {
/ v3 O; b: I) B: N口译训练中,师资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口译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好的口译教师,同时也是口译经验丰富的译员。口译教学时互动式的学习,再好的教材,再丰富的材料,也不能替代教师在口译教学中的作用。很难想象没有口译大量口译实践经验的人能够教好口译。口译员的资源是有限的,去教口译的口译员同样是有限的。千里马易得,伯乐难得。许多学校的师资是跟不上的,没有有经验的译员授课,有的是刚毕业不久的新人,会议经验缺乏,尤其是同传方面,口译中的各种技巧自己尚未掌握,指导学生自然乏力。口译名校则不然,具有良好的师资保障和学习环境。一个只有10场会议经验的口译教师和一个有100场会议经验的教师,授课效果是不一样的。一个只会对着教材、照本宣科的老师,与一个用实战经验授课的老师,带来的收获是绝对不一样的。
, X/ L) s% T8 n1 X; Z' D& ?) d
3 P- q" \* e7 d所以,读MTI是可取的,关键是去什么地方读。如果去一所普普通通、没有口译教学传统的学校读,师资没有保障,甚至把口译课当成口语课上的学校,或者只能教陪同口译的学校读MTI,最后可能是只拿到一张文凭,而没有实际的东西。去这样的院校,两年的时间代价太大了,是不值得的。要读MTI,就去北外、上外、广外 、外交学院、外经贸等口译名校,货真价实,物有所值。* T3 g5 ~6 U" S |% l- r) P6 D3 P
" Y# ^. P) T6 t: u. J# H
至于学校,国外和国内的月亮同样圆。巴斯、纽卡、蒙特雷、日内外等国外的高翻学院,北外、上外、广外高翻等国内院校,各有所长,都会把essential skill传授于你,但是要在市场上survival,则需要自己的努力。国内的和尚同样会念经。留洋也好,土鳖也好,最为关键的是靠自己的努力,是靠几百甚至上千的tape hour的练习和积累。如果自己不刻苦,去再好的学校也是白搭。
; I: k( Z3 D. _+ J7 ?- ~3 F; {; ~% r( n" _" R* Z( B$ D1 Z V( A
口译名校的入学门槛相对较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这样的机会。关于培训机构,没有一个机构可以保证你包学包会。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曾任有一些口译你爱好者给我说:“我不想去考MTI,不想考高翻学院,时间太长了, 我等不起。我想去短期培训,两三个月就把同传学出来。”在此,奉劝有同样心态的同学,如果你这样想,还不如不学口译。急功近利,就是给你安排再豪华的师资,你也学不出来。你可以在两三个月内学到所有的口译技巧,但是要掌握这些技巧、融会贯通,则需要长期的过程。口译学习需要自己付出大量的努力,需要踏踏实实的心态,才能出师。如果培训机构的讲师,是有着多场会议口译经验、久经沙场的成熟或资深译员,同时愿意耐心的与你分享口译的点点滴滴,倾其所学进行传授,那么你可以不用犹豫,参加培训,自然会找到合适的师傅,带你走上口译之路。如果培训机构还帮你提供合适的实践机会,那是锦上添花。; [4 K; j% X% l& v. D5 Q0 F( n
# f( U: e% L) a) X* {二、关于入行( t5 R7 P( l! J2 X2 J4 Q
( s! L5 D& t/ m; z' n- x8 u3 K7 X
口译,是一个圈子很小的行业。通过老译员介绍,进入圈子,是有效的方式之一。或许许多新人都听到过“老译员不愿意带新手、不愿意和新手合作”的言论。其实不然,任何资深译员都是从新手走来,都是在和其他译员的合作下,不断成长起来的。其实,老译员不是不愿意和新手合作,而是不愿意和不熟悉的新手合作,尤其是同传。如果和一个不熟悉的新人合作,译员不清楚你的能力,译员会感觉到不踏实,会影响他本人的发挥。如果是老译员熟悉的新人,对你知根知底,如果你足够强,有合适的机会,老手自然会推荐你,与你合作。其实,做口译,是一个很讲究partner的工作,一个优秀的口译员都会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包容之心,会去nice的对待那些后起之秀。优秀的译员,不怕带新手,怕的是不按照规则出牌的新人,是素质差 、能力不够的新人。将优秀的新人带入行,淘汰掉滥竽充数的人,对口译行业本身是促进,自己也会受益。5 H! T) S3 u% y+ K$ Q
$ B$ N4 A2 Y" f) Z# }
对于新人,别人给你推荐的会议,一定要认真准备,全力发挥,确保“首站必胜”。口译,是很残酷的工作,对新人尤其如此。如果首秀演砸了,翻译公司也好,客户也好,可能直接将你拉入黑名单,未来不再考虑和你合作。此外,也会影响到推荐人,他或许会考虑下次是不是要在推荐你去其他的客户。一次做砸,经验不足,可以理解。两次做砸,就是问题。口译,尤其是自由口译的同传市场是残酷的。8 L P5 t4 s7 q9 i
) V, p. `8 X5 H6 F1 u6 q2 N) Z: M除了资深译员介绍,可以先从给翻译公司海投简历开始,翻译公司看到你的简历后,会给你备案,有合适的项目会找你合作。简历,是最基本的敲门砖,要会写简历,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写出最精彩的内容,这才是最好的简历。简历如何写,推荐一篇博文《如何书写翻译类求职简历》。但是,投简历也需要耐心,你发出了简历,不会马上有人找你做口译,需要耐心的等待。翻译公司及其他潜在客户,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合作口译,不可能马上上来就用新人。机会合适,难度适当时候,会和新人联系的。
' c7 _0 w* |, P4 s. x" V! B! p1 j2 M
3 B" |+ ~% y* I2 @关于翻译公司,或许大家听到过种种关于翻译公司的负面评价。但是,不可否认,翻译公司在口译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即便是成熟译员的单子,也有不少会议来自翻译公司。对于渠道相对较少的新人,不必要排斥翻译公司,要学会合理的翻译公司的中介作用,实现双赢。2 Z& S+ v' Z+ C/ v: ~* A+ |
2 g/ l& f5 y/ C \; {7 H7 S0 o4 u酒香也怕巷子深。你有能力,需要让其他人知道你可以做口译,让你的亲朋好友知道你在做口译、可以做口译。学会主动出击,不断的积累人脉,做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Q2 N: }% D0 Y- U2 K
' X' P( T6 l$ T% R) m6 ^$ b会议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规模大小、技术难度高低之分。新人接到会后,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的准备,做好自己的每场会。,开始阶段,对一个新人是极其重要的,要对自己有信心,客户敢给你会,表明他初步认可了你的能力,自己更应对自己有信息。相信自己,用心做好每场会,用同样认真和投入的态度去对待每场会,一点点的积累自己的声誉。# ]$ X8 c) J8 F% A, Z! j8 F
2 M4 _3 k( S% n开始的时候,要胆大心细。不能乱接会,要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再做决定。如果是技术难度过大的会议,尤其是技术培训、技术研讨会等,比如说某个医学或者化工的研讨会,要慎重考虑,如果没有十足的信心,准备时间也不充足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接。不管你自己能力多高,如果在同传间里说不出来,或者在交传的会场上磕磕巴巴,一问三不知,会极大的影响到客户对你的印象。口译市场是残酷的,一而再,再而三,自然会被翻译公司、客户或同行打入冷宫,再也不会跟你合作。+ j8 o* u4 r1 I/ A, @) l# d
+ ~2 Z; f$ M- \" W' }如果你一个月只接到了一个会议,你把它做好了,也是成功。一个月内你接到了4个会,但是每个都做的一般,差强人意,也不能算是成功。新人开始阶段,不要单纯的去追求数量,更要看重质量,做好每一场会,用质量打造自己在圈内的口碑。
% r6 l0 l6 k6 A, t |( H3 d0 W' q I" e# x0 E
另外,刚毕业的新手,由于人脉不够、经验不足,不要仓促的进入自由市场,可以先从in-house,也就是企业或机构的全职口译做起。口译市场是残酷的,是真刀真枪的较量。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即便你毕业于高翻译学院,不管在课堂上遭受过多少虐待,受过多少打击,课堂相对于真正的口译市场来说,永远是培养禾苗的温室。掌握了口译技能,不意味着你是一个合格的口译员。
0 B3 N8 @; `& o8 `) J5 t" {' Y. \; P
企业为了沟通的顺畅或是业务需求,需要in-house口译员为其服务 ,尤其是合资企业。相对于自由职业来说,全职口译,是口译新人很好的起步方式。通过in-house的磨练,可以积累人脉和经验,充分的武装自己,为进入自由市场做最好的准备。
$ U7 J; a) B9 L1 R- \# h; w; D2 u* H4 L- X& X
真正需要会议口译in-house的企业屈指可数,机会也是有限的,尤其是真正需要同传的企业和机构是少之又少的。大多数的企业需要的是交传和耳语。经常听到一些同学说:“死都想做同传、做梦都想做同传、同传我的梦想”。其实不然,同传和交传只是工作性质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志于做口译的同学,尤其是给企业做口译,请练好你们的交传基本功,把交传做好。不光是企业,市场上也需要大量的高端交传,需要好的交传。8 Z" J+ l. n8 j, S" F4 r
* \% M+ n. B5 u) a$ ^( |, v1 `再次说到中国的口译教育,个人观点,同传的教学,绝对不能在高校大范围铺开,而是选择部分学校进行。相对于交传,同传的师资更难保障没有能力教同传的MTI院校,不如接接地气,把精力放在交传教学上,放弃同传教学。如果你把交传教好了,输送一批优秀的交传人才,也是对口译行业的贡献,不要半瓶水晃荡,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如果你在学校期间,发现自己的学校无法提供合格的同传教学,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把精力放在交传上,练好你的交传。能把长交传做好的人,同传也可以学好。0 O- N' v5 B& H
) j+ Z- k# ?9 C3 O7 S真正需要同传的企业少之又少,如果你想从in-house开始,如果真的企业需要同传,你不必要把钱看的太重,不要眼高手低。对于新人,经验比钱更重要。充足的会议,加上老手的教导,如果用心去做,进步是神速的。
( b6 W' ]8 w+ z+ Q/ @7 L$ c4 g6 Z( m# R& E- t; K
总而言之,要在口译行业站稳,需要的是耐心、恒心和决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更是留给主动准备的人。祝各位口译人好运!* }7 F2 N4 w) O
6 w: v- K) x( Q$ ?* a9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