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译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语言准备、心理准备和相关主题知识的准备。可是无论准备多么充分,在口译现场都难免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这时一定要沉着冷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处理措施。一般说来,口译现场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4 H! Q! G i! O, ]- h2 E! @
( t- v# u3 {) j: g, a# W
1. 没听清、听漏了或者没听懂+ G8 v# s1 a5 D3 |, b/ M: n, \
; U7 _7 ~# l$ M8 p2 V由于口译现场环境、讲话人语速、语音等因素,或者由于译者译前准备有疏漏、在现场一时疲惫分神等原因,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分清这部分内容是否重要、是否影响对其他部分的理解,如果是次要内容,并不影响大局,可以省略不译或采取模糊处理的办法。如果是关乎全文的关键性内容,就必须认真对待。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如果方便得体,最好立刻询问讲话人,或者请教现场的相关专家,不能硬着头皮往下译,造成误解,影响会谈和交流;如果是非常正式的场合或者大会发言,只能先用比较中性或模糊的话过渡,然后集中注意力,恃机调整补救。
& r% E# g/ H l1 V# M! E9 ^/ f' d# }1 m! F$ A
2. 错译
$ } q' ]) k+ X3 Q
, w' h9 d, X: t( P* b最优秀的译员在现场口译中也难免出错。认识到自己译错了以后,不要惊慌,也不要说“对不起,我译错了”或者I’m sorry. I made a mistake. 这样不仅会让听众产生理解混乱,还会损害译员和译文的可信度。这时可以重译,并且对正确的译文采取重音重复的办法,就象平时说话要强调某事一样。或者以解释的语气和方式,用I mean, … 或“就是说”、“确切地说”引出正确的译文。
j: i; l9 h1 g1 ]' K9 Z$ K+ C8 F) I. I3 S, g, g, k+ E
3. 不会译
2 o* d' F8 l9 i+ P: Z0 ?# W5 T
9 Z( g- W. l! `. R不会译是由于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没听懂,此时可以按本文的第一种情况处理;二是听懂了,却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此时可先直译,再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虽然译文难免生涩,原文韵味丧失殆尽,但不会造成误解,也不会影响交流的进程。口译中遇到习语、典故、诗词、幽默或专有名词时,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或事前不了解讲话内容,一时就很难在目标语言中找到对应的表达。此时要力争译出原文的大意,传达出讲话人的主旨,并且使交流顺利地进行下去,哪怕译文欠妥也无伤大雅。译专有名词时,如果拿不准,还可以在译文后重复原文,听众中的专业人士很可能立刻就清楚了。% r8 c) ^2 G% A9 Z
4 R* V1 `9 V j# M7 G
4. 讲话人说错, U' c) H2 \* z4 _1 Z, S* W
]+ |4 e5 G! Z) V! f) M
口译中也可能遇到讲话人说错的情况,如果有违事实、史实或常识的错误,或者是讲话人口误,译员意识到了这个错误,并且能改正,应该在译文中予以纠正。如果译员怀疑讲话人说错,却又不能肯定,在方便的情况下,应向讲话人确认;在大型会议场合中,应按原文翻译。
3 i9 B8 n+ g9 N4 @# v6 @9 K8 P# \' @: S1 w" C0 Z9 B4 U
5. 讲话人逻辑混乱: P! g( A5 a$ p- q
% u! @" f% M/ }& S% ?8 I, S3 B口译常常译的是即席讲话或发言,而人们在即席口头表达中,由于思维和语言水平的限制,经常会出现不必要的重复、拖沓、语言模糊,或者断句、层次不清、逻辑关系混乱等现象,这给译员造成了很大困难。译员要善于对原文进行梳理,分清逻辑层次,迅速抓住主次,对于罗嗦重复的部分,应删繁就简、同义合并;对于逻辑不清的部分,要尽量理出层次和头绪,并在译文中体现出来;对于断句或语意不完整的部分,应首先进行句法转换,并加以补充,力求完整,另外,如果下文接着说或继续相关内容,则应该在下文的翻译中,做到与此句相呼应,体现上下文的关联性和逻辑关系。! ~$ p$ f' ~3 F/ t. m( d8 ]1 Q
# m" G* m3 B$ `0 o$ v; A
6. 讲话人语言不得体
8 z: C L, x4 o$ h: H3 z# A' o2 e" H( Z7 O- M5 ~" Q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迥异,思维和表达方式上差异很大,双语交流时难免有文化的冲突,汉语中的一个问候译成英语可能就变成无理的冒犯;而英语的一句赞扬译成中文也许会令人尴尬。译员应掌握两种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敏感度,在讲话人言语不得体的时候,要灵活处理,或者略去不译、或者淡化、或者变通,避免误解,使交流能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