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口译网

 
 立即注册
CATTI英语一二三级口笔译备考课基础口译课:职业译员带你系统学口译实战口译笔记法:从精通到入行同声传译:职业译员同传实战入门
点击购买获取口译网网站注册邀请码口译自己怎么练 微信就能天天练!独家口译教学训练备考实战精华语料库关注口译网公众号 订阅最新口译资料
查看: 7729|回复: 0

口译是门遗憾的艺术—专访英国外交部首席中文译员林超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3 15: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卡上传录音
作者: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嘉月
( X9 @" C  _( `
/ j& f% F  h; h- z- ~

2013年12月2日,英国时任首相戴维·卡梅伦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林超伦(中)任随 ...

2013年12月2日,英国时任首相戴维·卡梅伦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林超伦(中)任随  ...
8 J/ |' W$ `$ |) G7 ~1 }: G( c# D& E
1981年,林超伦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90年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获得语言学博士。他从1982年起自学同传,并在世界气象组织首次担任同传译员。10年后,他进入英国广播公司(BBC)工作,担任电视新闻同传。
. p- m4 t0 P0 a) D+ o% k) c& {0 B# H- ~( \- g
从1990年代中期起,林超伦历任5届英国首相的中文翻译,且6次陪同访华,4次为英国女王担任翻译。他还为英国领军公司和高等学府的多位要人担任口译,口译场次上千。
) ~& ]- T/ u9 p8 f/ J4 G1 U0 e) F1 L& J8 W2 V
现在,林超伦在伦敦的翻译公司拥有欧洲最大的全职英汉口译团队,聘请他担任官方译员的还有爱尔兰、挪威、瑞典等国。目前,林超伦在英国萨瑞大学担纲英汉口译硕士项目,并在国内一家翻译培训班任教。
$ D, w1 @/ B# a- x7 [: G4 f' e( W1 v7 {1 s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私人秘书、英中贸易协会前主席查尔斯·鲍威尔勋爵曾评价林超伦是英国中英文口译第一人,也是世界上最好的翻译之一。) ]* o+ s: r# x
. w1 }+ P8 z2 k! L
政治、领导人、涉密、同声传译——林超伦始终被笼罩在神秘的光环下。
) a6 Q: Y* K: T% b+ W( D1 s% W4 F% D* l; d
讲好“中国故事”和“英国故事”# |. P2 W) `, j- G

( i. C) y3 P+ ^! o南方周末:作为“第一线”和“最高层”的亲历者、参与者,您对过去20年中英关系的发展有何看法?
6 x. A" H. O# @. G, ~0 i: H
/ @7 e' J( L4 F: @$ Q" M林超伦:我从1995年开始为英国政府高层进行中文口译。当时的中英关系和现在没法比,高层互访不多,需要我提供翻译的频次也比现在少得多。从1997年布莱尔上台,到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英、1999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英国),再到现在的中英关系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真是翻天覆地。
% ~, _8 W# H9 Z' u0 }9 u4 ?5 T$ w; i. P' N8 |
从新闻报道也能看出中英关系的迅速发展。几年前陪同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去成都,BBC甚至单独对他去火锅店进行了报道,这是一个里程碑。此前,英国媒体哪里会单独报道英国领导人去中国活动中人文特色那么浓厚的活动?这说明随着中英关系的发展,英国媒体的涉华报道内容上也丰富起来。
" y' K/ k, [- q2 b7 ~  l. t+ m# p$ G( f. W$ k- p
南方周末:您对中英关系步入“黄金时代”这个提法怎么看?; s+ ~, j3 o: G8 {9 I

  e0 t1 j5 |- q. S  _; r林超伦:虽然在中英关系的实际发展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但我认为,两国在最高层次上对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有这样的愿景,这是好事。+ i. o" U+ n2 g9 S# c! K

2 Q, D7 A' m6 ?" |* V3 B+ p0 O* P. c$ x& B我的翻译公司本身也可以看做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催化剂、晴雨表。现在,中英关系越好、交往越密切,我们的业务量就越大。以前,中国代表团、企业来英国搞活动,是英方请来的“客人”,来找我们做翻译的是英方;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代表团、企业已经“反客为主”,在英国举办各种活动,也成了我们越来越重要的客源。; A6 G7 a8 z' P, B9 Y

+ ?' s* P% w* U/ D南方周末:中英交往难免存在一些不理解,甚至是误解,双方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话对方听不懂。您作为中英间的信息传递者,对此怎么看?0 J, N6 Z3 R6 ]4 \, `* i% {

  K# y) g9 N0 r林超伦:我认为,在任何两国的关系发展中,都不存在能完完全全理解对方的情况。让英国人按中国人看中国的方式去看中国,是不可能的,反之亦然。总体来说,两国能一起做成事情,都是求同存异的结果。中英交往中要思考如何对对方讲好“中国故事”和“英国故事”。这方面,中国领导人很重视,中国学得也很快。  c8 H- |6 i, k& E. V, M

+ N* J& _2 M, x' i当然,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虽然短期内你觉得中国外宣还做得有各种问题,但一段时间后,你回头看,总会发现中国又进步了。中国人做事情会循序渐进。
, o# H. @+ n' i' F3 K
% g( L& H6 D% ]& N从战略上来说,中国要主动和英国媒体接触,要主动去说自己的事情。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和日本大使就钓鱼岛问题在英国BBC电视台上现场辩论,就是很成功的一次外宣。
5 _1 O( z' C3 L" s+ s2 ]$ `5 p7 L* V/ |; }4 B) S
当然,英国人对中国的传播也存在问题,对中国的宣传常常不符合它的本意,效果不好。例如,英国贸易投资总署给自己的定义是“We help all UK-based companies to be successful interntionally”(我们帮助所有设在英国的公司在全球取得成功),他们想说的是“不管你的母公司在哪里,只要你的企业在英国注册,遇到问题时英国政府都会帮助你”。但在总署的中文版里,这句话却翻译成了“我们帮助所有英国公司”,这正好不包括外国公司,意思就反了。
6 J0 q7 l* T6 W' s3 o, ~) F
; O  N$ R, [7 x- p英女王说话的艺术
8 J. J" n  v/ ]1 m3 V' S" \; M; c7 ]  L. s
南方周末:您曾为英女王及5任英国首相翻译,您对他们的印象如何?7 L. K  e( P- O6 {  H

1 z' ]5 Q8 b" l( V) @林超伦:英女王讲话不仅语言标准,而且内容也标准。她话不是很多,但对所有人的礼仪都很到位。因为身份所限,女王不能在公开场合发表政治观点。我很佩服她的一点是能做到该说话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不说,而且没有一句话你能挑剔。这是一门艺术。
! e! t$ S: G* S* {$ |  t5 w
( T! d: S/ a- D我记得第一次给女王做翻译,是在中国领导人访英时女王为其举办国宴。席间,七十多岁的女王始终直挺腰杆,到后来我都坚持不下去了,她却还保持着一个姿势,和客人话语不停。我意识到,女王风光的背后是国家交给她的任务,不仅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8 C, \0 S) N- y  @* i
  u! E$ l) h& b3 F& B
从梅杰到特雷莎·梅这几位英国首相的说话风格,从我翻译的角度来看,有个共性,那就是语速都很快。要做全笔记,是一件挺吃力的事。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说重要的事情前,很可能会说些轻松的东西,突然话锋一转;有刺的话和轻松的话交织在一起,所以翻译的时候我都是提心吊胆。如果遇到实在不懂的,就只好再问说话者了。3 H3 p2 E5 e# I. x4 j* [9 y# P

1 @; @) m. ^* P- T9 I' p+ {南方周末:您在给国家领导人翻译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难忘的经历吗?
6 x) ~( g! ^! N: e7 D* V6 a/ z7 q: `  m6 ]
林超伦:口译越译越觉得很难做好。译后每一次回顾,都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我记得有一次,我陪同爱尔兰总理在中国参观,听到“虚怀若谷”一词,不知如何译,急切之下说出“Modesty as vast as valley”,总统听了点点头。晚上回到房间我赶紧上网核查,确认是胸怀如同山谷,指非常谦逊的意思,才算放心。用的都是我自己的办法:中译英需译所指而非所言,完成任务后回顾学习也是提高口译水平的关键步骤之一。
/ v# o. j3 _6 ^/ y% a; p/ ~2 N
* T, ~, v! y6 O' y: U另外,就是幽默的传递。英国人很喜欢在讲话中用幽默开头,这里面就很有讲究。你翻得越准确,可能听众就越笑不出来,因为幽默中的文化负载很重的,听众笑不出来会觉得自己失职。但是高层口译时,译员又不能去说主宾没有说的话。
' P+ S" g  G( |, w7 s/ S3 b+ p6 G$ b9 \$ o$ P
机器将很快取代人工翻译

2 c7 f1 x. v1 \# }/ _
  U( l. A8 q  r! B0 t南方周末:给国家领导人做口译的时候,有什么技巧吗?; y6 t3 b. p; ?  w7 w
' V4 D" z" A. x  U4 D
林超伦:我觉得用严复提出的翻译“信、达、雅”来衡量当今的口译是不合适的。在他那个时代,翻译主要是为了向国人介绍西方思想。当今翻译的环境、目的和方法都不同了,比当年要复杂得多。当然你可以说,今天这三个字有新的内涵。我自己的体系是:翻译中有三大考量因素,在其中取平衡:为谁译,给谁看,做何用。例如,“做何用”,随团翻译是为了把任务完成。如果一个英国人对中国客人说:“It would be great if you could sit down”,你翻成“如果大家能坐下来就太好了”,这就是没有考虑到“做何用”,中国人可能反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应该直接处理成“各位请坐”。3 v# R1 {" l# x$ o- e% k. B9 U
& d5 g4 V4 N' Z$ m. b6 S
我觉得翻译如果能通过音量、语气、目光、动作等方式,不仅如实传递语言信息,而且传递讲话人的情感与震撼力,这样效果会更好。这么多年,我很注重这一条,效果很明显。领导人会从你翻译出来的话中读出情感,话是会忘的,情感是不会忘的。
9 t8 s5 A- a3 A% u! r' x; P
6 j" T7 u1 Y1 W+ j$ y* D南方周末:您目前正在从事机器翻译的研发。机器翻译替代人类翻译,还需要多久?; r) I. D  ^8 ?5 O4 f6 |) Z' R
" F, N( g: n- M8 N4 Q
林超伦:未来的大趋势一定是机器翻译,机器开始逐渐取代人工是近在咫尺。目前,我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机器翻译的研发中。和现在主流的依靠“海量语料”作为基础、按照概率计算来产生译文的方法不同,我正在做的是找到语言本身内在规律,把这些规律写成电脑程序,这样出来的翻译软件,准确度更高。在几个月内,我们的产品将在几个翻译公司试运行。; _$ m% l% j! I; ]7 v- `1 z
* E0 e2 q' X8 W  h; g
机器翻译多久后就能完全替代人工翻译?
6 E% F) A$ }+ \1 O5 p( C! W* a  i: V
翻译有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现在中层以下水平的翻译完全可能在一两年之内开始逐渐被取代;甚至看上去需要一些创意的翻译,也可能在三至五年内被机器攻破。在高层口译这块,你可以注意到,中国领导人在会谈中已经开始使用同声传译,这在我看来是理念上的重大突破。用同传替代交传,下一步就会是用机器提供同传服务。/ M1 ?: G5 }4 f# W/ A) B) K

6 c7 J) U7 c8 B; C当然,官方可能会更谨慎,市场会率先取得突破。机器翻译突飞猛进,短期内冲击笔译,然后就是口译,所有和翻译相关的行业都受影响。我认为,与所有翻译相关的机构、协会都应该赶紧开会研讨机器翻译带来的影响。机器翻译现在国内如火如荼,大家意识到这是必行之路,但欧洲基本上是死气沉沉。我认为,这方面和电子支付一样,中国会走在全世界之前,直接和微软谷歌竞争。
# h4 g4 B4 [2 G! V& C- `, G) }) M0 y3 d7 l: L  o5 o& A' N
机器翻译暂时还做不到的是感情交流和表达,不过已经有的机器人已经能够做到表情配合。我想,如果你知道对面是个机器人在为你翻译的时候,你的心理上毕竟会有些不同。这可能是人类译员今后的最大价值——我不是机器。/ [) m5 U+ S" W) h1 ?6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微信|Archiver|手机版|口译网    

GMT+8, 2024-3-29 06:06 , Processed in 0.0528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