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口译网

 
 立即注册
CATTI英语一二三级口笔译备考课基础口译课:职业译员带你系统学口译实战口译笔记法:从精通到入行同声传译:职业译员同传实战入门
点击购买获取口译网网站注册邀请码口译自己怎么练 微信就能天天练!独家口译教学训练备考实战精华语料库关注口译网公众号 订阅最新口译资料
查看: 39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传市场的“马太效应”与信息不对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15:2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打卡上传录音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 j% x: P- Y3 |( L' \
- p7 H3 N$ i# H, x在正式讨论前先给大家提个一个问题:如果某次大型会议在外国举办,主办方不承担同传译员的机票和食宿,所给的翻译费也不能涵盖所有的支出,换句话说这完全是个“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你会接受吗?0 {" ]+ }% B$ @: i. b' {; Y! ~

+ X! m- R! M+ ^* Z资深译员听到这里肯定会轻蔑地一笑“见鬼去吧!谁接这种活儿谁脑子进水了。”但是当我与北外语言专业口译方向的学生谈到这个例子,10个同学中竟然有3个表示“机会难得,就是倒贴钱也要争取到”。这充分说明现在的口译市场,尤其同传市场,存在非常严重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即有经验的译员接会接到手软,分身乏术,而新译员总是无人问津,甚至“入市无门”。
4 W; S5 D% @5 Q
* F* M1 V; @7 m/ A( h每年全国各大院校口译专业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包括翻译硕士与翻译学士)涌入就业市场,除了in-house翻译或转行者之外,专门从事自由职业口译的最保守估计也应该不下千人。与此同时,许多新闻媒体都在叫喊“同传是21世纪紧缺专业,市场缺口很大”。为什么每年新毕业的学生不能迅速填补市场缺口呢?这就存在另一个问题,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即先入行的翻译逐渐闯出了牌子,名字家喻户晓,各大机构只要需要同传就会主动联系他们,而新入市的翻译不为人所知,即使水平很高也没人来找。有些新人不知道如何寻找机会,还有一些新人自己主动出击进行推销,却往往因为“经验不够丰富”被拒之门外。长此以往,越有经验的翻译机会越多,越没经验的新手越无人问津,只得转行或另辟蹊径。" S) V) d- k4 Q; S0 m/ N& ^: e* i4 E
( t2 e1 B4 Z$ K0 O6 ]3 K6 w. t
这种“马太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的后果是口译市场,尤其是同传市场,被一小部分人垄断,新鲜血液很难补充进来(除非新人得到老手的认可或提携,但前提肯定是不会马上威胁到老手的地位,毕竟中国人都知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而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会议在中国举办,现有的译员肯定不能满足逐渐扩大的市场的需求,不少会议主办方也在为找不到合适的译员而发愁。这时“同行推荐”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翻译们会推荐什么人呢?当然是与自己关系紧密的朋友、校友、学生等。这样“同传圈”就逐渐形成了派系,不属于某个派系的新人自然连“进圈子”都摸不到门,只能在圈外徘徊、感慨自己生不逢时。
+ \- J( P3 B2 R4 K
" i1 S8 ~2 Y( S我也是一名新译员,这些问题从我毕业时就困扰着我,直到现在仍未得到根本的解决。也许,翻译市场应该建立一个权威的“译员数据库”,让所有符合资质、希望进入口译市场发展的人投简历、报价位、留联系方式。而客户也可以登录该数据库,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寻找合适的译员。这样既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又能打破少数人对翻译市场的垄断,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9 J7 u/ K: l! e+ W+ H6 I7 \
5 X% S. a8 y# a: Q)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微信|Archiver|手机版|口译网    

GMT+8, 2024-6-18 01:34 , Processed in 0.0672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