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宋晓东博客
* l0 j! t! L4 }( e) i$ [
6 K, V& a0 |7 B/ F4 W: g很多学生参加人事部口译考试,一带上耳机就傻了一半。从阅卷人的角度讲,有时候只听几句就能判断考生是否有资格获得翻译证书了。( A* q. v5 r% T0 q( r
1 I& d7 ]+ K' ?& o: F首先要强调一点的是,人事部的口译考试考的是翻译资格证书。换句话说,拿下来这个证就有资格去做翻译,靠做翻译赚钱,养活自己。所以,很多自视清高的学生在没有任何翻译实践的情况下,在没有任何翻译学习经历的基础上,冒然参加考试,其惨败的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人我见多了,早就习以为常了。% h, n9 C, H4 F3 m8 \- h$ Q
$ Q, r5 C& {" [0 W9 E8 L5 Z
参加口译考试,必须熟悉语音设备的使用。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8 F( a& b. {( V. n0 p4 O1 u, N# ?! |! W! W) k, P! U2 u1 W
1. 不要抢话。开始录音的提示音还没有放,就不要着急说话,否则阅卷人听到的就只是从一半开始了。
# G+ ]4 g9 [3 s% b& Y: w
' L" G8 y/ X+ ^7 I2. 在规定时间内说完。说第一段时尽量快一些,然后感受一下自己剩余的时间是否很长。如果很长,从下段开始可以放慢速度,或先思考再翻译;如果很短,那就要抓紧时间,在停止录音提示音响起之前结束。
: I& b8 v- g: |2 c2 T, X* d" a! E8 X0 \# ^/ l' }5 }) G( ^
3. 说话连贯。阅卷人只能听到录音,看不到考生的脸。因此,阅卷人判断翻译水平高低的所有因素都来源于录音,如果录音中出现很多“嗯”、“啊”或长时间停顿、思考、犹豫,甚至从头重说,阅卷人的耐心就会一点点的被耗尽,最后的得分也可以而知。$ G. l1 r$ I( t, D( K# ~9 B* t
1 i0 n/ b7 u+ p$ e4. 字正腔圆。有很多考生的声音过于“稚嫩”,一听就是学生,这样的话想通过就很困难了。还有的声音被我称作“粘痰音”,这种人说话所有词都是连在一块说出来的,字与字之间仿佛没有界限,说话没有抑扬顿挫之分,音量语速都没有任何变化。听上去的感觉就好像鞋底踩到了粘痰,甩都甩不掉。这种人参加考试必败!!!相反,我们参加口译考试的时候应该坐直身子,挺胸抬头,这样气流才能从口中平稳的呼出,如果能够翻译的时候面带微笑就更好了,因为你面部的微笑最终会体现在你的录音里。9 U9 [6 m8 G- F
: |3 l+ g5 Q5 H% \3 N$ y& j
5. 音量适中保持一致。很多初次参加口译考试的人都会犯这个错误。那就是,说话声音越来越小。录音刚开始的时候,一般大家都在说话,周围环境很乱,虽然带着耳机,但还是能感觉到别人在说话,所以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有勇气大声说话。到录音后半部分,渐渐有人说完了,或说不下去了,周围的声音越来越小,说话人由于不习惯独自大声说话,也渐渐的把声音压低,甚至到最后还没说完就没声音了。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有人甚至会戛然而止!但他们这样做确是犯了口译员的大忌。口译员音量应该始终一致,因为一些细微的变化都会给听众带来不便。这么一来,很多人因为这点就已经无法通过考试了。3 o+ ]- N7 s& o; M
) u1 W, H, D" S# c P) |! M0 ?. t7 o- s
6. 不要有杂音。这里的杂音主要指的是考生自己发出来的声音,诸如咳嗽、打喷嚏、叹气、呼吸急促、鼻涕稀溜溜的声音、自言自语、随便挪动椅子发出的声音等等。我说的这些声音我都听过。听完之后就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干这么一行,受尽各种杂音的折磨。
, ]4 V$ f1 A" d0 G+ \1 N" G$ J) w c: i% i1 A
7. 保持冷静。很多人一进语音室,就开始莫名的紧张。我甚至见过一个学生连耳麦都戴反了,然后还拼命的想把话筒掰下来,费了半天劲一句话都没说,光在那掰话筒了。多亏她劲小,要不然还得赔话筒。这样的人要是让她过了,口译这职业的门槛儿就太低了。- e9 Z Y% Y, O# h* m. o6 p S/ B
7 ^& f! |6 X) H; N' V
鉴于以上这些,考生应该怎么准备呢?我建议平常多去语音室给自己录音,然后根据我说的这几条去找毛病,改毛病,重复几次,至少在形式上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至于内容上的毛病,那也不是今天讨论的话题。: h2 b' }* M) ?# e2 U' H3 e( r- [
q5 Y0 I+ h) I! w2 R. S t
如果没有条件进语音室,就拿个MP3,听一段,翻一段,录一段,然后听录音,找毛病。如此重复,考试时也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